更加積極主動的中國外貿政策
來源: 作者:經濟參考報記者 發布時間:2012-01-27 12:02 瀏覽量:283
更加積極主動的中國外貿政策
新年伊始,世界經濟複蘇放緩和下行風險增加,將對中國外貿穩定發展帶來諸多風險和挑戰。從國內看,保持中國外貿平穩發展既具備一定基礎和有利條件,也麵臨成本上升等壓力。筆者預計,今年中國對外貿易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但增速可能有所回落。另外,中國剛剛步入加入WT O第11個年頭。十年前,中國加入WT O,從本質上來說,是正式接受了W T O所倡導的市場經濟體製的基本原則、基本製度,與此同時,也對進一步開放中國貿易與投資市場做出了一攬子承諾。新的一年,麵對新形勢和新挑戰,中國的外貿政策還應體現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
加入W TO十年磨出外貿亮劍
可以說,加入W T O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裏程碑,中國加入W T O這十年,是中國與世界分享繁榮、實現共贏的十年。中國不但改變了中國,而且改變了世界。首先,加入W T O後的十年是中國經濟增長最快的十年。加入W T O前,1978年—2001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長率為9.6%,加入WT O後的十年,即便遭遇了二戰後最嚴重的金融危機,中國經濟年均增長率仍達到了10.45%,這在世界經濟發展史上是罕見的。而且,中國加入W T O不到十年,就已發展成了世界第二大貿易國、第一出口大國。現在的出口量是2001年的6倍,而進口量也由世界第六大進口國變成世界第二大進口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3倍多,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中國人民收入顯著提高,兩億多人擺脫了貧困。而且,在這十年裏,中國吸引外資在發展中國家是最大的,並且超過大部分發達國家。更重要的是,十年來,中國認真履行了加入W T O的各項義務和承諾。2011年12月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首度發布的《中國的對外貿易》白皮書宣布,截至2010年,中國加入WT O的所有承諾全部履行完畢。而且,據白皮書透露,法律領域,加入WT O後,中國集中清理了2300多部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新修訂的法律法規減少和規範了行政許可程序,建立健全了貿易促進、貿易救濟法律體係。與此同時,中國進一步降低關稅,外貿經營權全麵放開。中國進口商品關稅總水平從2001年的15.3%降低到2010年的9.8%。在擴大服務市場開放方麵,W T O服務貿易分類的160個分部門中,中國開放了100個,開放範圍已經接近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
十年來外國對華貿易摩擦頻發
加入W T O十年,盡管國際市場逐漸向中國降低準入門檻,但與此同時,中國出口產品遭遇的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調查、特保措施調查、反規避、反壟斷、美國337調查以及技術性貿易壁壘等也很多。據商務部統計,加入WT O至2010年底,中國受到貿易救濟調查共692起,涉及總額約400億美元。尤其是2009年,中國遭遇的貿易摩擦案件數目超百起、案值約120億美元,兩者皆比2008年翻了一番。在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作用下,中國不僅連續16年成為世界上遭遇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並且連續5年成為遭遇反補貼調查最多的國家。當前,反傾銷、反補貼合並調查已成為各國貿易保護的新手段。2009年4月,美國7家鋼鐵企業和相關工會組織就向美國商務部提出申請,以保護本國就業為由,要求對原產於中國的油井管產品進行“雙反”調查。這是迄今為止美國對華貿易製裁最大的案件,也是奧巴馬政府上台後第一起針對中國的“雙反”案。2011年10月,美國太陽能企業Solar W orld和其他6家匿名的太陽能電池板生產商向美國商務部和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起貿易申訴,要求美國政府對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太陽能板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並征收超過100%的反傾銷關稅。這也是近年來美國首度在新能源領域計劃對中國企業發起“雙反”調查。12月15日,美國商務部長布賴森發表上任後首次關鍵政策演講時,大批中國貿易政策,並稱“對中國違反貿易規則的忍耐已經達到臨界點”。不僅如此,中國出口貿易摩擦爆發式增長的同時,國內企業也遭受了高稅率等敗訴懲罰。2010年6月,歐盟對原產於中國的瓷磚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涉案金額超過3.2億美元,幾乎所有國內知名陶瓷企業均有涉案,被稱為“史上最大”的歐盟對華瓷磚反傾銷案。2011年9月,歐盟公布終裁結果,終裁稅率是69.7%,將實施5年,這將對中國陶企形成重創。而自歐盟反傾銷案後,目前韓國、阿根廷、秘魯都已相繼啟動了對華瓷磚反傾銷調查。這也意味著中國陶企或將失去更多的國外市場。
操縱匯率話題不應針對中國
不久前,有消息稱,W T O將在接下來幾個月研究國際貿易規則是否可以用來對操縱匯率進行“懲罰”。於是,國外有些專家學者就認為W T O討論操縱匯率話題就是針對中國。此項議題是在2011年9月由巴西首次向WT O提出,聲稱人民幣匯率低估嚴重損害了巴西的工業基礎。筆者認為,首先,中國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是否違反了W T O的規則,還需要通過國際相關法律來認定。同時,人民幣匯率是否在一個合理的區間,是否存在低估,這也需要有一套標準進行核定,而且應由IM F審議,各國根據自己所認定的標準就妄下結論是不合理也沒有法律依據的。實際上,近些年來,中國一直在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製的市場化改革,並且已經取得了明顯成效。無論是IM F,或者是經濟學家,都認為目前人民幣匯率基本處在一個合理的水平和合理的區間。其次,中國加入WT O十年以來,貿易順差呈現下降趨勢,2011年1至11月順差額僅有1384億美元,收窄18.2%。貿易順差額占G D P的比重隻有1.4%左右,完全符合國際公認的所謂貿易基本平衡,也就是貿易順差占G D P3%以內。因此,用貿易順差來指責人民幣匯率是沒有道理的。再次,就中美貿易而言,人民幣匯率並不是造成中美貿易失衡的主要原因。人民幣匯率從2005年到2008年升值了將近30%,但是這段時間中美貿易順差不降反升;從2010年到現在,人民幣又升值了將近8%,中國和其他國家的貿易順差大幅度減少,但是中美貿易順差卻繼續擴大。還有,巴西就人民幣匯率問題指責中國,其中不乏迎合美國的因素。巴西是中國在拉美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向巴西出口各類勞動密集型產品,從巴西進口大豆、鐵礦石等大宗初級產品,是巴西最大貿易夥伴。整體來看,中國進多出少,所以指責人民幣匯率摧垮巴西工業結構站不住腳。
外貿政策應體現積極主動開放
首先,促進外貿基本平衡增長。加入W T O十年來,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外貿發展中的不平衡問題,采取了一係列政策措施促進中國外貿平衡增長,並且取得了明顯成效。中國的這些努力既是中國自身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推動世界經濟結構調整和再平衡的具體行動。“十二五”時期,中國的外貿政策依然要沿著這個方向走下去,主體思路應以“轉變外貿發展方式”為主線,努力提升出口產品附加值,打造國際貿易銷售渠道,積極擴大進口,培育新的外貿競爭優勢,進一步促進中國外貿平衡增長。
其次,外貿政策應穩定政策預期,增強出口企業信心。當前形勢下,中國外貿受到了諸多不確定因素的製約,也遇到了一些新的困難和壓力。為此,外貿政策應緊緊圍繞“穩出口、擴進口、加快外貿轉型升級”進行調整,這或許也可以成為新的一年中國外貿政策以及外貿工作的主基調。同時還要加大對外貿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進一步健全出口信用風險保障機製,確保出口企業收匯安全。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培育品牌、營銷網絡和研發設計等方麵,生產出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精、尖、新產品,由“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
再次,嚴格按照國際貿易規則保護自己。W T O的核心就是其確立和維護的一整套國際貿易規則,加入W T O必須善用國際規則,保護中國的合法權益,分享全球經濟一體化成果。目前,中國就W T O的爭端解決機製所建立的四體聯動機製的應用已更加成熟,新的一年,中國還應積極參與國際貿易規則的製定和完善,推動形成公平、合理的國際貿易體係和平等參與的世界經濟治理機製。
另外,努力推動多哈回合談判向前邁進。目前,多哈談判仍陷入僵局。在世界經濟尚未走出困境的形勢下,多邊貿易體製是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推動成員間貿易便利化和自由化的有效機製。中國應以2011年第八屆W T O部長級會議為契機,加強與亞太國家合作,努力推動多哈回合向前邁進,以共同維護多邊貿易體製,抵禦世界經濟下行的風險。
還有,與貿易有關的產業和區域政策需進行戰略調整。國內產業結構決定貿易結構,貿易結構又反作用於產業結構。而且,外貿對產業升級也具有先導作用。因此,新的一年,中國應依據國內產業結構的調整方向,將產業政策和貿易政策二者緊密結合起來,國家產業振興規劃應考慮與國際市場的銜接,通過產業振興規劃,提高產業國際競爭力,擴大國際市場份額。還要進一步完善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把擴大對外開放和區域協調發展結合起來,協同推動沿海、內陸、沿邊開放,形成優勢互補、分工協作、均衡協調的區域開放新格局。
來源: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