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工業用地探索綜合效益最大化
來源: 作者:香蕉三级视频門業 發布時間:2017-09-29 10:08 瀏覽量:327
江蘇土地開發強度已超20% 探索綜合效益最大化
近日,全國土地利用管理工作會議在蘇州召開,國土資源部副部長王廣華出席會議並講話,副省長陳震寧致辭。記者從會上獲悉,江蘇土地開發強度超過20%,居全國各省(區)之首,土地資源要素配置麵臨開發強度高、規劃建設空間不足、後備資源短缺等多重壓力。如何讓土地效益最大化,使“寸土”生“寸金”,我省一直在進行探索。
向下挖潛,綜合效益最大化
位於蘇州金雞湖畔、總占地150畝的蘇州中心,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整體開發城市綜合體,地上空間容積率達6.7,總建築麵積約113萬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築69萬平方米、地下建築44萬平方米。麵積達5萬平方米的屋頂花園及空中通道,使之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空中生態花園。
“在規劃之初,91香蕉网站在线观看就充分考慮利用土地立體空間,跨地塊、跨街區整體規劃地上、地下空間,統一整合地麵、地下道路及空中通道。”蘇州中心項目負責人介紹,項目在地下二層設置了地下市政環路係統,按市政道路標準建設,地下一層與軌道交通一號線、三號線車站出入口無縫對接,和已建的東方之門地下空間貫通共享,並設置地下貨運係統,將主要交通流量導入地下。地下二層至四層共設置6000個停車位,極大緩解地麵交通壓力,地下還設置了市政集中供冷供熱係統。地麵配置單循環車行道、公交車道、步行街。地上空間設置建築連廊和空中通道,貫通項目屋頂花園和金雞湖湖濱景觀。
土地資源同樣十分緊缺的南京也把目光投向了地下,在年度土地供應計劃中,該市不光安排了地下空間開發用地項目,還根據地下空間不同的規劃用途,分別采取劃撥、公開出讓及協議出讓方式分類供地。揚州市國土部門結合人防工程建設,引導新建小區人車分流,開發利用地下空間,支持建設了荷花池水下停車場、廣陵區人防地下綜合空間等一批重點工程,形成了地下空間綜合利用的示範效應。
向上增地,提高土地承載力
向空中要地,持續推進高標準廠房建設與使用。我省早在2012年就出台了《關於鼓勵高標準廠房建設 促進產業集聚規模發展 推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意見》,推進功能齊全、設施先進的四層及以上標準廠房建設使用。5年來,全省各地申報已建成竣工並投入使用的高標準廠房建築麵積逾3400萬平方米。
1995年,蘇州工業園區引入了新加坡企業騰飛集團,借鑒新加坡多層廠房的開發經驗,打造了“騰飛新蘇工業坊”,當時建設容積率1.25,建築麵積11.61萬平方米,為8幢兩層廠房,投資強度達3500萬元/畝。去年,根據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升級的需要,騰飛集團拆除了3幢兩層老廠房改建為6幢多層廠房,容積率提高至1.8,地上建築麵積增加了43.5%,達到16.66萬平方米,並擴建了地下一層建築2萬平方米,通過土地利用轉型升級,提高了土地的承載能力。
據了解,國土部門已完成我省工業用地調查工作,通過建立全省工業用地利用現狀成果數據庫,將對全省工業用地利用狀況進行綜合效益評價。無錫市以工業用地調查成果數據庫為基礎,以影像圖和數字地理空間框架為底圖,搭建了全市域產業用地績效管理平台。常州、無錫等市結合地方實際,將工業用地調查成果作為基礎數據支撐,應用於“以地控稅、以稅節地”工作。
節約集約,意識仍待增強
2016年,全省建設用地地均GDP產出近22萬元/畝,較上年增長6.79%;單位GDP建設用地占用麵積約455畝/億元,較2015年下降6.36%。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隨著節約集約用地“雙提升”行動深入推進,我省節地水平和產出效益有了顯著的提升,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在土地市場競爭程度相對較低的地區,工業用地取得成本較低,企業對土地資源寬打寬用,節約集約用地意識不足;土地供應後,對企業實際投入、產出情況缺少必要的監督考核機製,針對投入產出不達標的企業缺乏必要的製約機製,對於低效用地也缺少有效處罰手段。
省國土資源廳廳長李侃楨建議,充分發揮稅收政策對土地開發利用的調節作用,通過適當調整不同等級土地的保有成本,倒逼企業高效利用土地資源,引導企業科學布局用地區域,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和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在國家層麵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健全低效用地再開發激勵約束機製,充分調動土地權利人和社會各方參與低效用地再開發的積極性,有序推進低效用地再開發。同時,進一步明確地方政府主體責任,完善工業用地供後監管機製,加強政府對企業用地投入、產出效益的跟蹤監測,建立多部門共同參與的綜合評估考核機製,促使企業提高節約集約用地意識,主動防範土地閑置和低效利用。